存款利率越来越低了。
近期,多家国有大行及部分股份行,进行了新一轮的存款利率下调。
调整后,国有六大行的定期存款整存整取一年期利率在0.95%至0.98%,跌破1%关口,进入“0字头”时代。
多地中小银行也在下调存款利率。
过去,存款利率大致按照民营银行>村镇银行>农商行>城商行>股份行>国有行的排序呈阶梯式下行。而如今,这种阶梯差别正在加速缩窄。据不完全统计,今年以来,19家民营银行已调降存款利率40余次,存款“高地”的优势逐渐消失。
其中,部分中小银行长期限定期存款利率跌破2%,进入“1”时代。
据不完全统计,今年4月以来已有至少20家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。比如,哈密市商业银行发布的关于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的公告显示,5月8日起,该行执行新的存款挂牌利率,个人整存整取1年期、2年期、3年期、5年期存款利率分别降至1.5%、1.6%、1.8%、1.85%。5月10日,聊城沪农商村镇银行发布的存款利率显示,该行2年期、3年期、5年期存款利率分别调整为1.89%、1.98%、1.98%。
此外,一些比普通存款利息回报更高的产品,如大额存单、通知存款的收益也在下降。
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数据显示,2025年3月,银行发行的大额存单1年期平均利率为1.719%,2年期平均利率为1.867%,3年期平均利率为2.197%,5年期平均利率为2.038%。
存5年不如存3年,利率倒挂愈发明显,不少银行因此减少发行中长期大额存单。
“3年前存100万元,利息能买一辆车;现在存3年,利息只够加3年油。”福建储户黄元(化名)表示,3年前,她的存款利率还有3.5%,现在则降至1.3%,百万元存款3年利息从10.5万元缩水至3.9万元。
当传统存款收益缩水,年轻人的理财选择开始出现分化。
一部分人继续“求稳”,转而选择大额存单、国债等保本型理财方式;另一部分人则怀揣“搏一把”的心态进入股市。
据上交所披露,2024年券商全年的A股新开户累计近2500万户。其中2024年12月,A股新开户数为198.91万户,同比增长超七成。85后和90后是开户主力,00后的参与度也在快速上升。
“存款利率整体趋势是下降的,国内货币政策持续宽松,全球低利率环境外溢,银行净息差持续承压,预期2025年下半年可能还会迎来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。”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高级分析师艾亚文表示。
存款利率下调,“货币基金+债基+黄金”的“新三金”配置成为年轻人的投资新宠。
“风险低”“跑赢通胀”“收益高于银行定期”是他们筛选理财产品的核心标准。
“我们一般将0.01%的收益称为‘收一个蛋’,这样比喻其实很贴切,与股票相比,低风险的债基讲究的就是一个积少成多的快乐。”深圳的一名投资者阿亮表示,自己目前将收入的60%都投入债基市场,每天打开App查看收益“收蛋”。
如今,像阿亮一样“收蛋”的人不在少数。蚂蚁财富公布的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4月底,有937万90后、00后同时配置了余额宝货币基金、债券基金、黄金基金,“新三金”浪潮持续发酵。
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,投资理财要基于自身的投资经验、投资能力和风险偏好,做好适合个人和家庭的资产配置,存款安全性高、流动性强,收益稳健有保障。作为资产配置的“安全垫”,需要保持一定比例。
一般而言,可预留3到6个月生活费作为应急资金存入活期,其他可存为定期存款或购买大额存单、结构性存款。
同时,董希淼建议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动态调整存款比例,避免单一依赖存款导致收益缩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