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27日讯(导报记者 钟榕华)随着存款利率进入“零时代”,“存款特种兵”没干劲了,大额存单、银行理财看着也不那么香了。在低风险稳健理财方式越来越不“美好”时,不少人开始焦虑:现在还有哪些替代品能保障“稳稳的幸福”?
对此,有市场人士表示,刚性兑付时代早已渐行渐远,多元化资产配置才是“识时务者”。
存款利率越来越低
5月20日,工、农、中、建、交、邮六大行均官宣下调存款利率,三年期和五年期存款利率均下调25个基点,分别至1.25%和1.3%;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首次跌破1%至0.95%;活期利率降至0.05%。
紧接着,股份制银行也纷纷跟进,将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降至1.15%,两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降至1.2%,三年期、五年期存款利率分别调整至1.3%、1.35%。
就连以往凭相对较高利率吸引储蓄的中小银行也陆续跟进。例如,某银行自5月26日起,一年期、二年期、三年期、五年期整存整取的挂牌利率分别下调为1.25%、1.40%、1.60%、1.60%,下调幅度为0.15至0.25个百分点。
假设某储户三年前存了一笔定存3年的存款,之前年利率3.5%,如今降到1.3%,意味着他的10万元存款的三年利息收入从1.05万元收缩到0.39万元。
大额存单也不“香”了
此前,由于一些地方的小银行还维持着较高存款利率,因此在网上有着“存款特种兵”的传闻,即有人异地追逐较高存款利率,不远千里进行存款大搬家。然而,如今这样的段子似乎没了市场,因为“存款特种兵”的差异化收益可能还不值机票钱,甚至要倒贴。
随着存款利率连连下调,大额存单等曾经出风头的产品也没了吸引力。昨日,某大银行的手机银行显示,一款1年期、20万元起存的大额存单,年利率仅为1.20%;一款3年期的大额存单,年利率可达1.55%,然而要100万元起存,且剩余额度为零。还有一家股份制银行,昨日显示在售的1年期、2年期大额存单,年利率均为1.40%,20万元起存;同为20万元起存的1个月期大额存单,年化利率仅为1.10%。
“新三金”真有那么“美”?
在此背景下,现下流行起“新三金”的说法,即年轻人以风险低、跑赢通胀、收益高于银行定期等为标准,盯上了货币基金、债券基金、黄金基金。蚂蚁财富公布的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4月底,有937万“90后”“00后”同时配置了余额宝货币基金、债券基金、黄金基金。
然而,“新三金”真有那么香吗?或许还得多多比较。
按照5月25日的数据,天弘余额宝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为1.3230%。考虑到货币基金的流转性强等因素,这个数字相对银行存款确实有优势。但要是纵向比较高峰期的历史数据,又令人心生今不如昔的感慨。
至于另外两个“金”,部分债券基金整体表现稳定,只是短期也可能出现波动,运气好时或可比货币基金多赚点;黄金则是全球公认的避险资产,近期风头正劲,前几年买黄金的人都尝到了甜头,但是金价的波动高于债券基金。
昨天,中信证券官微发布文章《见证历史》称,近日,我们再次见证了历史: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跌破1%。利率下行的大势所趋下,告别“利息依赖”,是每个人需要做出的积极应对。
那么,普通人到底该如何应对?文章提及两点改变:一是学会拥抱波动、承担风险:在利率下行趋势下,大家所能赚取的“无风险收益率”空间将越来越小,你需要通过承担更多的风险,来弥补无风险收益率下降的收益损失;二是打开多元资产配置视野:传统的存款式理财已无法适应现实情况,实际上在资管新规出台后,刚性兑付已退出历史舞台,存款式理财已逐渐被多元化资产配置所替代